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美國次貸危機明顯殃及中國出口

李增新
《財經網》
2008-9-23

全球經濟疲軟影響,2008年,中國出口增速加速下滑已成定局。過分依賴出口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模式需要改變,但國內消費前景仍不明朗,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挑戰。

922日,海關總署發佈的分析報告指出,2008年前7個月,扣除價格因素後,中國外貿出口數量同比增長12.5%,進口數量增長9.8%。與之相對,中國前7個月名義出口額增長22.6%,名義進口額增長31.1%

中國實際出口增速下滑,自2007年下半年已經開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曾於20083月向商務部遞交一份報告。 報告指出,自20079月以後,中國出口月度實際增長率已經從上半年的約20%降至10%以下。2008年第一季度,出口實際增長率已經下降到3%,十 分接近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的情況。

作為金融風暴的中心,美國的進口需求急劇下降。海關總署報告指出,2008年前7個月,中國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長9.9%,增幅下滑8.1個百分 點,為2002年以來中國對美出口增幅首次回落至個位數。17月,美國仍然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但在中國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已由2007年同期的 16.2%下降至目前的12.8%

海關總署將中國對美出口減速的主要原因歸結為次貸危機的負面影響蔓延和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須警惕次貸危機負面影響繼續蔓延,對其連鎖後果要予以密切關注。」

實際上,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不僅局限於中國對美國出口。危機初步爆發時,部分中國出口企業轉向歐洲市場,同時,中國對日本的出口保持強勁,而來 自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也有力地支持了中國出口的高速增長。然而,當危機進一步深化,這些國家經濟先後受到不同程度的拖累,進口需求顯著下降。

這些因素在近幾個月逐步顯現。中國到歐洲出口已從年初30%40%的高增長降至8月的22%。中國出口日本的情形與此類似,且下滑趨勢可能延續(圖1)。除巴西以外,中國對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出口也明顯放慢,到俄羅斯的出口已經第二個月呈現負增長(圖2)。海關總署所說的兩大因素中,次貸危機的深化並非中國可以控制,而近期人民幣升值速度已經明顯放緩,亦無法改變出口下滑的大趨勢。有專家指出,「指望通過出口的順差拉動經濟,看來已經很難達到」。


《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則認為,即使沒有美國次貸危機、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下調,中國出口增長也會遇到瓶頸,「外部衝擊和內部政策調整只 不過是將這一過程提前了。」中國若寄希望於美國經濟復甦以舒解外需走弱的壓力,可能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在這種情形下,中國經濟增長惟有靠內需推動。

短期來看,中國國內消費增長強勁。8月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23.2%,扣除價格因素後,創歷史新高。但進一步考察不難發現,消費的持續增長 包含了虛增的成分:限額以上零售品中,20%為石油類產品,2008年以來,同比增速高達50%僅此一項就對消費增長貢獻了10個百分點以上。

未來中國消費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1)居民收入實際增長有所回落,中國人民銀行922日發佈的三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城鎮居民當 期收入滿意指數和未來收入信心指數下降,未來增收信心不足;(2)工業產出繼續放慢,企業停產或倒閉帶來的失業或收入下降,亦可能導致消費走弱。刺激消費 的根本,還在於提高居民收入。

中國無法扭轉全球經濟形勢,卻可以努力將次貸危機對中國的衝擊降至最小。各方面政策調整的最終歸結,也就是為經濟「托底」的,還是財政實力。中國目前有較低的赤字率,說明財政政策有較大的空間。而財政政策如何定奪,最終取決於決策者對整體經濟形勢的判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