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感受經濟危機

時寒冰
2008-12-08
時寒冰為上海證券報評論·專題部主編。
12月3日,飛抵廣州,參加一年一度的「工行投資論壇」,做了題為「次債危機下中國股市的前景展望」的主題演講,另外三位主題演講的嘉賓是:中國工商銀行總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李勇、摩根大通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龔方雄、中國房地產與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

這次收穫頗豐,結識了一些新朋友,通過交流對當下的次貸危機有了更多的認識。看望了弟弟和他的好朋友們,非常愉快。

為了近距離瞭解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抽時間做了實際調查。

得到的信息與媒體披露的信息和官方公佈的數據有很大差異。

比如房價,兩位從事房地產的朋友告訴我,官方數據顯示房價仍在上漲,只是漲幅趨緩了而已,而這裡的實際情況卻是,跌幅很大。以東莞市的房價為例,許多樓盤的跌幅都超過了50%,有的超過了60%。去年高價拿地的開發商,已經面臨成本價被跌破的局面。某樓盤去年售價16000元/平方米,現在是7000多元/平方米;另一個樓盤,則從10000元/平方米,跌到4000多元/平方米。儘管如此,房價仍未有止跌跡象。

整體而言,深圳、廣州市中心的房價跌幅小於近郊區的房價跌幅。高檔住宅的跌幅,小於普通住宅的跌幅。這種情況與我在《中國房事黑皮書2008》中的分析基本一致。由於此前廣州的房價漲幅小於深圳等地,跌幅與深圳和東莞相比略小,但近郊區的房價,一些樓盤的跌幅也達到或超過了60%。

出口導向型企業大面積關門。最近三個月,東莞每個月離開的工人達到100萬人,三個月走了300萬!

隨著次貸危機惡化,海外企業拖欠貨款的情況急劇上升,給國內不少企業帶來了滅頂之災。次貸危機惡化,國外一些企業乾脆採取欺騙的辦法,故意拖欠貨款不還,由於討債成本畸高,國內企業苦不堪言。一位企業家告訴我,他們此前收了客戶30%的定金,本應開工生產,但由於擔心次貸危機惡化,對方可能無法支付剩餘的70%的貨款,而寧肯承擔違約金成本,也暫停生產。這種情況較為普遍。一些企業拿不到訂單,而另外的企業,即使拿到訂單也不敢開工。

接觸到的企業,對貨幣政策的滯後頗有怨言,在上半年已經6.7萬家企業倒閉的情況下,央行未能及時調整,而是繼續採取緊縮貨幣政策,迫使一些企業不得不去借高利貸。許多企業因資金缺乏而猝死,等到ZF認識到企業的困境調整貨幣政策時,已晚,因為不少企業已經關門——他們已經不需要資金了,或者說,資金對他們已經沒有意義了。

接觸到的歸國人士都認為,國內絕大部分商品的物價,都已經超過美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過去,人們從中國買東西帶到國外,現在反之。國內民眾在收入遠遠低於國外的情況下,承受著比國外更高的物價,人們的生活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許多企業家都認為,4萬億的救市政策,其實就是基建,未來前景令人悲觀。

我接觸的一位航空公司副總告訴我,目前中國的航空客運已經嚴重過剩,小地方飛機場一年起降不了幾次飛機,再建機場可能造成資源的閒置。隨著次貸危機的惡化,不僅頭等艙的上座率銳減(許多企業硬性規定只能坐經濟艙),經濟艙上座率也在下滑,有的只有20%的上座率。

此前有教訓可循。投資3.2億元於1998年建成的阜陽機場,在沒有建設之前,曾經被當時的市領導定位於「比上海、廣州機場還要大的國際機場」,後來,由於財力有限,規模變小,不過,該機場飛行區仍按4C級標準建設,可以滿足波音737、空中客車A320以及MD90等國內主流乾線客機的起降要求,航站樓設計負載能力也可以滿足高峰每小時600人次進出港的需求。但是,在迄今為止的10年時間內,阜陽機場基本處於閒置狀態。「飛機場變養雞場事件」便由此而來。

這次4萬億投資計劃,一些地方計劃建設的飛機場,與相鄰城市已有的飛機場,距離只有100多公里,有必要建嗎?這種重複建設所造成的浪費令人心痛。

次貸危機在西方發達國家發展成為了金融危機,這是因為,發達國家的金融衍生品發達,而在中國,則直接表現為經濟危機,因為:其一,中國的金融衍生品不發達。其二,中國的經濟形態本身就是隨時可以產生經濟危機的形態。馬克思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機的最根本的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有限的消費。」對照一下,我國許多行業的產能是嚴重過剩的,而我國又是一個民窮,消費有限的國家,產生經濟危機的條件本身就存在,只是,外部需求消化了過剩的部分產能,延緩了在局部地區首先爆發經濟危機的時間。一旦外部需求下降,出口下降,經濟危機就會爆發。

所以,次貸危機在中國局部地區,直接以經濟危機的形態出現。

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在於內需不振,而內需不振的根本原因則在於民窮官(ZF)富,在於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我國的行政開支占財政收入的25%以上,這是官方數據,如果加上預算外支出部分,政府的開支更為驚人。經濟研究早已得出結論:政府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是負相關的。解決中國的經濟問題,非拉動內需不可,而要拉動內需,就必須壓縮政府開支,增加民眾收入,加大社會保障投入。否則,大躍進式的基本建設投資,不僅無益於拉動內需,最終還可能進一步抑制內需,並可能成為腐敗者打著刺激經濟旗號攫取財富的盛宴。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中央提出4萬億的刺激經濟計劃以後,地方政府推出的計劃金額竟然超過了18萬億(這是好幾天前的數據)!在年年財政赤字的情況下,這種不切實際的計劃的全面鋪開,最終可能導致大量半拉子工程、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出現。這無助於中國經濟的復甦。前面已經提到,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在於民窮官(ZF)富,只有改變目前的收入分配機制,將收入分配機制向民眾傾斜,讓民富起來,才能解決隨時可能導致中國發生經濟危機的內需不振的隱患,促進中國經濟復甦。

回顧歷史,日本之所以從廢墟上爬起來,而快速成為世界強國,原因就在於它走了民富之路,把民富放在空前重要的位置。1960年12月27日,日本通過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改變了日本的國運。在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之後,日本國民工資的增長速度比美國快70%,到1980年就已經與美國持平。由於民富,日本到1970年時,國民生產總值就已先後超過法國和德國,僅次於美國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日本未能再繼續走民富之路,日本也因此未能延續神話。

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在民窮的基礎上實現了國強。一個民窮的國家最多只能構築起一個浮誇的海市蜃樓。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是拯救中國經濟可以借鑒的標本。同時,日本的教訓也值得我們借鑒:國強於民富,國衰於降低民富的核心地位。進一步,國敗於民窮,國亡於民窮且遭掠奪或凌辱。

另:晚上有朋友告知,燃油稅那個人妖出來了,附加費沒有取消;汽油消費稅不僅不取消,其單位稅額反而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本來不應該收費的二級公路,「逐步有序取消」。一個完全走樣、徹底異化的燃油稅,一個變成掠奪性的燃油稅,竟然如此妖冶地扭著屁屁問世了。好想踹它一腳。而且,燃油稅已經確定明年1月1日開徵,徵求意見無非走走形式。儘管如此,讚美燃油稅的經濟學家必定還會大談積極意義,把馬屁拍得震天響。人妖亂舞,嗚呼,我說不出話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