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

中國產業升級需要貿易保護

楊帆
草根網
2009-02-03
楊帆,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教授。
產業升級的口號中國喊了很多年,但是這麼長時間以來,卻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步。原因何在?關鍵原因就在於中國缺少必要的貿易保護。很多國家的經驗證明,沒有一定的貿易保護,產業不可能實現升級。

發達國家靠貿易保護實現了產業升級

一些人主張中國應該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繼續優先發展勞動力密集型行業。這種觀點過於迷信「自由貿易」,忽略了「比較優勢」只是暫時的,它有可能會誤導中國戰略發展。

「比較優勢」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國家要創造新的比較優勢,推進產業升級,就必須有意識地保護自己的民族產業。歷史上4個最大的市場經濟國家,英國、美國、德國和日本都是在貿易壁壘的保護下開始工業化進程的:英國在工業革命時期以死刑禁止絲綢和紡織品的進口;美國在20世紀20—40年代,關稅平均為40%,在1932—1933年甚至高達60%。日本戰後的迅速復興,是由於美國的優惠關稅政策,美國允許日本的關稅率在15%以上,而美國對日本的關稅只有5%。舊中國工業發展不起來,除去日本侵略因素,主要就是帝國主義強迫中國把關稅降低到5%,從而無法保護民族產業。

事實證明,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而難以升級。市場經濟不能夠自動促進比較優勢升級,必須由國家發揮作用。自由貿易論者主張以現存比較利益進行國際分工,代表的是發達國家,特別是處於世界經濟領導地位的「霸主」的利益,他們有意識地淡化比較優勢的動態性。相反,保護主義者代表發展中國家利益,特別是那些具有發展潛力和慾望的,處於趕超發達國家時期的發展中大國的利益。發展中國家需要依靠國家力量,以關稅或進口配額作為工業化起步的暫時措施。

開發核心技術沒外國公司說得那麼貴

中國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在低成本高需求的刺激下盲目發展,嚴重依賴國際市場,這是我們受到靜態比較利益理論影響的結果。在這次美國金融危機的衝擊下,這類企業已受到重創,需要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發展,而這一發展遇到了國際資本的技術品牌壟斷。

過去的經驗證明,以市場換技術,根本不可能培養自主開發能力。針對中國鋼鐵工業、轎車等7個產業的研究發現,合資外方給我們的技術,是成熟期開始衰退的技術。技術優勢是跨國公司擴張的基礎,它們控制世界70%的技術轉讓和80%的新工藝技術,不斷開發出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創新性產品,提高競爭能力、爭奪全球市場份額,最終獲取高額壟斷利潤。中國擴大企業規模,發展獨立知識產權,創造企業品牌,這些比較優勢都不是企業自身力量能夠形成的。必須破除對外資的依賴,以國家扶植民族產業的獨立品牌。

有人反對自主開發,理由是投資太大,不如合資。實際上中國在開發方面很有優勢。蜂窩式移動電話,國外開發用8億美元,中國用了7000萬元人民幣。國外開發程控交換機用1億美元,中國是1000萬元人民幣。長征三號甲火箭開發費用為國外幾十分之一。高科技領域研製新產品的費用沒有外國公司說得那麼高。西方的研發費是多少美元,中國用多少人民幣,是西方的1/7。原因何在?人力資本費用低和後發優勢。

關鍵問題在於地方保護主義割裂全國市場和民族產業,中央政府如果不能以中央權威打破地方政權的阻礙,允許先進企業跨地區兼併落後企業,那麼,「全球化,市場化」的兼併就會發生:外國公司和國內一些企業聯合起來,打垮國內的著名品牌。中國不應該反對國家保護,而應該反對地方保護;不應該反對民族產業,而應促進國家和民族有規模效益企業的形成。

中國應該建立超級產業

目前的「全球化理論」,把新經濟和全球化的主體,片面歸結到企業,特別是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在邏輯上消解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實際上,新經濟和全球化的參與主體,不僅是企業與個人,更重要的是國家和民族,甚至是國家集團如歐洲聯盟,國家聯盟如各種自由貿易區。21世紀國際競爭的主體,是大國的超級大產業。大國在經濟方面的競爭,主要是通過保護,支持和直接建立「超級產業」而進行的。

超級產業是主要國家綜合國力和戰略能力的來源與體現,它是以國防產業為核心的:包括核,航空,航天,船舶,電子,常規武器等,不僅集中了最大量的高精尖技術,而且具有全球化的規模。只有大國才有條件發展超級產業。超級產業建立在科學技術突破性進展的基礎上,研究費用極高,風險和收益都高。超級產業的進入門檻極高,能否發展取決於大國規模和其政府的能力,成長初期需要政府保護。21世紀全世界只有10個左右的國家有能力發展超級產業。美國位居第一,還包括日本、俄羅斯、中國、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巴西和印度。

即使從賺錢的角度考察,發展衛星和飛機,也未必就不如服裝和玩具飛機。從外貿對於國民經濟拉動的綜合經濟效益來看,服裝只能拉動一般勞動就業,拉動的紡織機械和面料,特別是原料,大部分都是進口的,而飛機所拉動的是一系列工業和科技部門。即使飛機最終難以完全成功,在試制過程中會全面拉動工業和科技的發展。與簡單的來料加工裝配,不可同日而語。

總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戰略產業必須作為中國長期的動態比較優勢來培養,盲目迷信市場自由競爭,將永遠是劣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