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為人民服務"為何蛻變成"為老闆服務"?

曹林
羊城晚報
2008年09月18日

「政府為企業服務」並不意味著就不為其他公眾服務,也不意味著企業與公眾發生衝突時優先服務企業。「為企業服務」被偷換成了「為老闆服務」,就意味著一種官商間的利益交換遊戲。


孟連事件雖然影響惡劣並暴露出許多問題,但雲南當地政府對該事件的持續、深度、真誠的反思還是讓人略感欣慰。繼處理了一批失職官員後,雲南省數百名官員近來分批入黨校反躬自省,在重溫《蘇共亡黨十年祭》、《甲申三年年祭》等經典作品中吸取孟連教訓。在眾多反思中,對「幹部為老闆服務」問題的反思格外引人注目,雲南省紀委書記李紀恆屢次高調批評:一些幹部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異化成了「為老闆服務」。(917日《中國青年報》)


領導為老闆服務,政府公務員從老闆處領外快,政府與企業打得火熱,有的坐著企業提供的豪華車,有的在企業入股分紅,所以政府在膠農與橡膠企業的糾紛中站到了企業一邊,從而激化了矛盾——當下不少地方干群矛盾激化的癥結源於此,公眾對屁股坐歪的公權力失去信任,很小的火星就可能點燃這種情緒從而引發矛盾激化。


處處寫著「為人民服務」,為什麼現實治理中「領導為老闆服務」會大行其道呢?原因有很多,但一個原因不可忽視,就是「政府為企業服務」這個公共服務理念在改革流變中的異化。由於法制的不完善、權力的失控和公眾監督的缺失,「政府為企業服務」在很多時候被某些官員偷換成了「領導為老闆服務」,一些官員在「為企業服務」這冠冕堂皇的幌子下,大干為老闆擺平一切的勾當,站到了公眾的對立面,使政府變了性質。


當初,政府提出為企業服務的理念,一來是服務政府的理念開始盛行,企業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重心,它的興衰關係到一地的就業、稅收、GDP等;更重要的是,這個理念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那時許多政府部門不是當企業的服務者,而是管制企業的婆婆:處處立規為企業設置障礙,處處管著企業使其毫無自主權,亂收費、檢查、吃喝折騰得企業無法經營。強調「服務」是為了消除企業對管制的恐懼,為了使政府在資本前更有親和力。


當初「政府為企業服務」的提法並不意味著不為其他公眾服務,也不意味著企業與公眾發生衝突時優先服務企業。政府的權力源於公眾賦予,它應該把服務於公共利益作為首要前提,致力於為每個公眾服務。


然而在很多地方,這個初衷很好、針對性很強的理念完全異化了,當企業與百姓發生衝突時,政府會首先照顧企業的訴求,「為企業服務」被非常狹窄地偷換成了單純地為老闆服務。「為企業服務」原初所包含的限權理念蕩然無存,而完全成為一種官商間的利益交換遊戲,你給錢我服務。


清理「領導為老闆服務」的腐壞現象,要從限制權力著手,要從打破GDP崇拜著手,也要從矯正這種對「為企業服務」的異化著手,在思想上正本清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