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勞動九五聯盟
http://blog.roodo.com/youthlabor95/
2009年2月24日
「一整代人的生活機會,比起過去明顯的減少!」是我們最直接的感受。
有人說:這就是「全球化」後各地日益競爭,將造成的必然結果。一小部分的人可能在這變革中獲取鉅額的利益,卻有更大一部份的人,將成為時時競爭賣力、卻可能仍無法溫飽的「新貧階級」。但我們認為,與其說是「全球化」帶來了「新貧」的現象,更具體的描述或許是:資本主義已經進入了新一期「利潤率下降」的長波,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直接衝擊在即將、初入社會的這群青年身上,要青年忍受工作、教育、生活、福利上日益嚴重的剝削、「貧窮化」,以使資本恢復積累可能。犧牲青年的生活與未來、作為經濟發展的燃料。
(上圖說:我擁有博士學位;完成過三次博士後研究;發表了六篇論文;現在只想要一份工作可以餬口。)
我們歸納出,有四個面項的「青年貧窮化」,的確正在發生,而且環環相扣。這些具體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苦難,亟待我們一同來面對。
一、勞動條件的惡化與彈性化
儘管我們多數人已經不用再像上一代一般,投入艱辛困苦的農業或製造業,而可以從事似乎較為光鮮亮麗的服務業,但在這些看似「較現代」的工作選擇中,薪資多半卻是比我們爸媽那一代來得更低,穩定就業、持續升遷也變得更不可能!
不論我們是到全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店85度C、全國最大的便利店7-11、還是到最大的餐飲連鎖店麥當勞工作,一週工作5天,一天工作8小時,在2007年 7月以前,我們能拿到多少錢?答案是一個月只有1萬2,180元!平均時薪70元!就是調整基本工資後,到了2008年,多數在85度C工作的年輕人們,也是連基本工資都拿不到,只有大約時薪85元,得每個月超時工作22個小時,才能拿到1萬7,280元餬口!但老闆呢?以85度C的老闆為例,平均月收入能達20萬到30萬,更有獲利達百萬的店家。他們的暴利,不就是靠我們為其「血汗勞動」而來的嗎?
這種「工作貧窮」(working poor)的狀況,已經延伸到了普遍的服務業之中。每當我們安慰自己,這只是個剛出社會時的「暫時狀況」而已,卻發現根本不是如此。許多貌似「白領」的工作,不論是廣告業、行銷業、媒體業、或是各種型態的助理、服務人員,在不到10年之間,儘管光鮮依舊,薪資卻急速下滑,更出現了名為「責任制」的新剝削藉口,導致工作時間直直拉高,「早上8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竟成了我們多數青年工作者的生活作息。
甚至更多人儘管出了社會,還是得接受「非典型的工作」,或許是一次打好幾份工勉強度日,或許是到台北101、第一銀行、國家圖書館……這些「有頭有臉」的地方工作,老闆卻不是這些地方,而是一個自己從來沒接觸過的「派遣公司」,過著薪資是正職人員一半、不聽話可能就會被解雇的生活。
誰不想要一個能實現自我、讓人有尊嚴的工作?誰不想要能有一份讓自己足以維生、能負擔家計所需的工作?但面對這一切日益惡化的工作處境,老闆/店長告訴我們的卻是:「你來這邊是來學習的,要學會敬業,我們沒跟你多收學費就不錯了!」「不要像『草莓族』一樣,吃一點苦就受不了!」
二、教育費用擴張與文憑貶值
薪資下滑、工時增長之外,更大的問題是:我們要花比過去更長的教育時間,才能夠「出社會」找到工作,而這段時間所花去的成本,絕大部分要由我們自己負擔,卻未必賺得回來。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發佈的資料,台灣學齡人口平均的就學年數,已經達到了15年之多;在當前的學齡人口中,已經超過半數將取得大學水準。教育擴張,更多人可以唸書,對於人民素質、知識水準的提昇,或許是件好事。但對於資本主腋下必須相互競爭以取得工作機會的人民來說,本來意在啟蒙長智的教育程度,反而成為一種用以換取工作可能的「文化貨幣」,而在教育膨脹之下,造成「文憑貶值」──得要念更久的書,才能取得跟過去待遇一般的工作。「念大學」已經不是一種「自由選擇」,而成為了工作競爭下勞動者的「義務」。還有更多的人,鎮日憂心於如何取得更高文憑,朝「碩士」、「博士」邁進,儘管對學術工作並沒有多大的興趣。
問題並不是在這群普遍患了「文憑病」的台灣學生,而是資本主義下無止盡的競爭體制,需要日益精進、馴服的勞動力來提高利潤,使得教育異化成了「人民自願培育自己成為商品化勞動力的競爭過程」,為了在勞力市場上競爭,人們日益不敢學習「自己真正想學得知識」,而只能學「能找得到工作的知識」,來鞏固資本積累的延續,為資本家捧上越來越優質便宜的勞力。
不只如此,不願負責的資本主義國家更要求人民負擔此過程的成本。我們看到,台灣高教的「私有化」、「高學費」政策拉高了人民得負擔的教育成本,以20年來人民平均增加了至少3年的教育程度來計算,接受1年的教育必須負擔平均21.6萬元的生活費(根據官方公佈資料)與平均9萬元的學費(7成私校生、3成公校生加總的平均數),總共30萬元,而比上一代多出的3年教育時間,使得我們這代青年,還未出社會,就比上一代得多負擔「100萬教育成本」,才能找到起薪相同的工作。付不出這成本,就得面臨失業或屈就更艱困的非典型工作環境。於是,我們看到繳不出學費的「學貸族」不斷增加,平均教育年數卻還是弔詭地持續提高,這是我們這一代面臨的「教育貧窮化」!
三、生活費用高漲與消費社會
而在勞動條件惡化、實質收入減低、教育費用擴張的今日,生活費用卻也是「不合時宜」的高漲。
由6、7年級生組成的「青年勞動95聯盟」於2005年「七夕情人節」走上街頭,發表「青年貧男窮女怕婚宣言」,指出近年來薪資縮水、物價高漲、工作難找,結婚已成為這群新世代年輕人不可承受之重。(立報資料室)
如果說,3年前發生的「卡債風暴」,有一部份的「青年卡債族」是所謂「過度消費」、「沒有金錢觀念」所致,那麼,這個無時無刻透過廣告、宣傳、媒體來鼓勵消費、打造中產階級生活風格的「消費社會」,就是造成這群卡債族的元凶。消費社會並不是社會自然演化而成的,而是資本主義下商人為了持續獲利所打造出來的。透過刺激超越自身實際所需的消費慾望,才能吸收大量生產出來的產品,滿足資本積累的可能。在生產資本與金融資本一同介入打造消費社會的努力下,使得我們不論是在食、衣、住、行、結婚、養子、娛樂……需要的費用都越來越高,非得如此,才能作一個「被認為正常」的人。
在需求被刺激、導致生活費用增加之外,我們也看到,各種的生活所需,也的確越來越貴,讓一個受薪階級難以承擔一個家庭的基本需求、青年勞動者甚至難以養活自己。這個原因除了物價本身自己的波動規律所造成外,包括油、水、電、電信、交通、娛樂、教育、金融……等公共服務的日益「私有化」,要求「使用者付費」,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商品化、市場化的邏輯下,日益高漲的基本需求物價,我們也只能非接受不可,無言忍受不斷抬高的生活壓力。
這樣的社會後果是,有越來越大部分的人,是背負著債務在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甚或是背債來滿足自身未必需要的消費慾望。於是,不但在短視的資本獲取短期利潤後,社會長期的消費能力被迫下降,更大的問題是,人們連繁衍自己後代的能力都出現了問題,這才是所謂「少子化」的真實背景:不是我們不想生小孩,是我們根本養不起小孩!要養一個小孩,要花的錢實在是越來越多了!我們被迫要在維持自己生活所需與養育子女之間,做出決斷。
四、稅制不公下的財政危機與世代不正義
當整個勞動市場與消費市場這些結構性的壓迫,逐漸將台灣的青年壓得片刻不得喘息的同時,回頭檢視原本足以調和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國家機器,卻反而進一步讓稅制不公所導致的財政危機,以及社會福利與安全制度所衍生的世代不正義,成為壓垮整個青年世代未來最沉重的一擊!
根據官方為自身「高學費政策」辯護時所提供的數據,台灣實質所得稅率只有13%,遠遠低於歐美等先進國家,甚至也比周圍的亞洲四小龍更低。但官方沒講的是,台灣不只是稅率低,更大的問題是實際上稅制不公,在課稅的標的上排除了資本利得、加上各種有利財團的「減稅條例」,使得台灣財稅根本無法帶來如同「累進稅制」聲稱一般的「重分配」效果。另一方面,官方也沒說的是,在台灣不足的稅收下,政府的公共支出卻還是逐年增加,造成的結果自然是「國債高築」,無法承受的財政危機正在眼前。
財政危機帶來的惡果,並不是公平分配的。我們每個世代都需要承擔前人留下的危機,也可能將更大的「未爆彈」留給下一代。問題就在於,財政危機可能在一種不合乎「世代正義」的管制方式下,被延誤、遮掩,而使利益與風險被不公平地分配。
舉例來說,今年甫通過的「勞保年金」政策,勞保局評估,勞保年金只能夠維持19年,在19年後將無以為繼。然而,眾所矚目的只是勞保年金能有多少,是否會提高多少比率的保費,但19年後怎麼辦?卻是一個全然不被認真考慮的問題。各種喊價式的補助、津貼、年金,在政治炒作下日益增高,看起來有著「福利國家」到來的趨勢、值得期待,事實的真相卻是,從來沒人關心下一代恐將承受的「破產國家」。更別提在未來少子化、老齡化趨勢中,每名青年工作者要扶養的老人比率將是節節升高,本來就將捉襟見肘。這裡有所謂的「世代正義」存在嗎?還是他們把我們的未來也出賣了?
面對青年貧窮化,找尋我們的出路
我們相信,上述的分析的確是當前的社會事實,經得起科學實證的考驗;我們每日生活的困頓與不安無時無刻都在告訴我們,這一切一定有出了問題!
如果用一種馬克思主義的語言來分析,總結來說,我們發現當前台灣資本主義對人民產生的剝削,不但在「生產」領域越來越嚴重,使我們更加超時工作產生「絕對剩餘價值」與奮力投入產生「相對剩餘價值」,維持了資本的積累;更進一步地,剝削也延伸到了「再生產」領域!一方面是作為「培訓勞動力」的再生產領域── 學校教育──為了提高人力資本、卻又不願投入公共資源,日益發生了「教育費用攀高導致貧窮化」與「未來收入不足償還教育費用」的危機;另一方面是「恢復勞動力」的再生產領域──消費生活──為了滿足資本擴張,而被過度刺激消費需求,加上公共服務、基本需求的商品化,結果反而導致「債務貧窮、消費能力下降」與「勞動力繁衍困難」的危機。除此之外,稅制不公所造成的財政危機與世代不正義,則是短視的資本需求能透過國家調控實現,而不顧新世代未來貧窮處境的另一明證。
資本主義為了恢復利潤可能,在生產、再生產、調控等各個領域榨乾了勞動者,特別是青年勞動者與其他邊緣的勞動者,甚至不顧其可能發生的極端貧窮化危機,仍然加劇青年的貧窮化,青年的超時工作剝削,以及青年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債務。而實際上,這種為了維繫資本主義所造成剝削的擴大,不只發生在台灣,它是全球性的!全球「青年」作為這樣社會的受害者代表,與其他老人、弱勢勞動者、失業者面臨著共同的處境,而承擔了推動激進變革的義務。
我們認為,「貧窮化」並不是我們必然的結局。儘管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在短期間,不會被我們完全改變。但這其中仍然有相當的空間,能透過我們的集體行動做出相當的改善。不論是透過集體團結與施壓,更加促進「生產領域」中的勞動保障(包括基本工資、勞動法的改善)和工作民主化(工會的普及、日常工作的人性化),以及推動「再生產領域」的改革,透過縮短教育時數與費用、增加公共服務、保障基本需求的滿足,讓「再生產的危機」不至於發生。而這一切當然也賴於國家職能的民主化與社會化,以及透過具有實質重分配效果的稅制改革,讓國家仍有能力為人民服務,而不投機選擇寅吃卯糧、債留子孫。
而我們知道當這樣的改革準備到了極致,可能根本牴觸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使得資本積累發生了無法恢復的困難時,徹底變革──更激進地挑戰資本主義──的契機也將展露出來。
所有的這一切「可能性」,都回歸到我們自己身上。
我們有可能抵擋這青年貧窮化的趨勢嗎?
我們有可能採取行動,主動打造符合我們生存需求的社會嗎?
我們能否捲動更多人,來投入這樣極富戰鬥性的公共生活,對抗資本積累需求下的政經規律?
我們期許更多有志青年的來到,讓我們一起以行動證明這一切的可能!
註:本宣言內容經九五聯盟執委會自2008年8月起討論,草稿曾在「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社團法人成立大會」上宣讀,並經該年12月之「九五聯盟志工培訓」參與者討論補充,於2009年2月修訂而成。
(原載: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2847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