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對話 網站
Eric Cheng (埃裡克·程) ,新近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目前就職于思匯政策研究所。羅銳,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曾在思匯研究所工作,對本文有所貢獻。作為東亞金融樞紐之一的香港,其未來可能受到空氣污染的威脅。埃裡克‧程從代價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剖析。
「這一座很棒的城市,除了空氣污染」。這種看法在香港變得越來越普遍。這座金融之都以其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鱗次櫛比的高樓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而著名,然而現在它的吸引力越來越低。《經濟學家》雜誌最近作出的一項預測強調,空氣污染是香港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單單去年,空氣污染就導致1155例嬰兒夭折和700多萬次醫生問診,由此產生的醫療費用高達2.3億港元。
消除污染不僅是一個環境問題,也是經濟和公共衛生問題。全球化繼續縮短著國家間的距離,整合著我們的金融市場。世界上最傑出的人才考慮工作地點的選擇空間也更加廣闊。然而香港對人才的吸引力卻在下降,它國際地位的基礎變得越來越脆弱。
最近的一次調查顯示,由於空氣污染,五分之一的香港人表示正在考慮離開這座城市,十分之一的人正在認真考慮離開,或者已經在辦理離開香港的事宜。最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打算離開的人都屬於教育程度最好、收入最高的人群。香港的環境健康已經影響到它的經濟健康;與此同時,同樣作為東亞金融中心的新加坡等地卻在把清潔的環境作為競爭優勢進行強調,大力吸引那些外流的人才。
消除空氣污染能夠造福經濟,弄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們又如何實現它呢?從香港的角度來說,把責任都推到中國大陸的珠三角身上非常容易,因為珠三角的工業排放對香港的空氣質量確實有顯著影響。但是,如果只歸咎於這一個原因就過於偏頗了。在香港全部的污染天數中,當地污染物占主導的超過半數。而且,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的污染物都來自道路和海洋性源頭,全都是香港本地產生的。換句話說,香港自身的污染物是主犯,解決污染、重新修訂地方法規和《空氣質素指標》(即空氣質量目標)會讓情況煥然一新。
但是,在香港的污染危險和公眾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之間存在差距。為了消除這個差距,香港的公共政策智囊機構思匯政策研究所和香港大學共同設立了「 達理指數 」,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對空氣污染的財政和公共健康代價進行實時評估的網站,名字來自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安東尼·賀達理。網站用來計算非安全空氣具體成本的模式經過了業界專家的評估,在國際上得到公認。它的一個目標就是向公眾闡明空氣污染的影響已經超越了環境健康,要付出的代價也顯而易見。
達理指數表明,僅僅在2009年的頭兩個月, 空氣污染就造成3.5億港元的損失,導致100萬次醫生問診。況且,這些還都是保守數據,只計算了生產力損失和短期的健康損失,空氣污染對旅遊損失以及長期的健康負擔的影響並沒有被計算在內。
要治理污染,香港現在缺乏一個嚴格而且可以強行的標準。繼續面臨污濁空氣的折磨,香港必須尋找更具挑戰性的標準來降低污染物水平。香港現行的空氣質素指標只有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的四分之一,但是,即使把指標降得更低,實際污染水平也經常會超過安全界限。
2005年的WHO空氣質量指南可以為這一討論提供一個基礎。但不幸的是,香港的首腦們唯一一次提到這個文件是在落實世界衛生組織的「過渡目標1」時。儘管「過渡目標1」帶著WHO的標籤,但它是為正在努力減少污染物的發展中城市制定的。很顯然,香港絕非一個發展中城市。
在未來的道路上,解決的意見可能千差萬別,但有一點是清楚的:現在我們必須行動起來了。香港的《空氣質素指標》已經嚴重過時,不過目前它已經開始得到審查,自從20年前生效以來這還是第一次。達理指數的發展,使得政府、市民團體和居民們可以追蹤空氣質量的改善情況,看到改革能夠帶來的財政和公共健康益處。香港政府已經開始控制最大的空氣污染源,命令所有火力發電廠在2011年之前必須都安裝煙氣脫硫設備。我們已經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步,但這遠遠不夠,還要看未來關鍵問題如何解決,比如綠色交通的推廣。
一直以來,香港都是中國最有活力的城市,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先鋒和引進國際先進經驗的窗口。但是,在空氣質量管理上,香港遠遠落後於其它國際性都市。作為亞洲最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我們必須認真考慮一下空氣污染的巨大代價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